第三十二章 原来如此简单(2/2)
一伙人搬来材料,李斌先指挥众人碾碎石墨,掺上黏土,然后转成坩埚的模样!
“王师傅,你们以前用过石墨坩埚吗?”
“没用过,都是粘土坩埚,石墨坩埚费钱,那些官员那里舍得!”
看来是没经验,李斌只能按大概的比例让他们多做几个不同的,等会试验的时候看那种效果最好!
王师傅他们忙着做坩埚,只看到李斌在一边对着几块采购回来的生铁块拿着一个小小的东西扫来扫去!扫完之后又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然后又吩咐田东去找了一筐石灰和一杆秤进来。还把每块生铁都称了一遍!
他现在手里没有合金材料,锅炉要求韧性好的钢材,他准备炼一种含碳量0.4%左右的低碳钢。反正他现在没准备让锅炉上太大的压力,差不多有个1.5mpa就够了,汽轮机的转速能有个两千转就行!工艺不过关的情况下要求不能太高!
至于蒸汽机那玩意他表示太复杂而且效率低,以后可能会造出来去忽悠明朝人,他自己没兴趣用!
汽轮机这玩意听着很高大上,实际上它是一种比蒸汽机简单得多的机械!
你要是要求不高,拿几个勺子安在一根轴上,拿嘴吹一下,这玩意都能叫汽轮机!
历史上第一台汽轮机叶轮直径才75毫米,马力就达到了10马力!叶片直接焊在轴上,连上锅炉就跑到了17000转!那可是1884年!而且这玩意很容易把功率做大,过了几年同一个人就做出了马力2000匹的汽轮机!
所以其实穿越最好的办法是造个简易的汽轮机逐渐改进,而不是去搞结构复杂的蒸汽机!
李斌设计的这台汽轮机直径30厘米,长度一米!他才懒得管效率高低,毕竟他专业不是设计这个,而且工艺也粗糙,现在能让它转起来就是胜利!
坩埚做得不大,一锅能装五十公斤左右,做好之后还要用火慢慢烤干!
王老汉就开始带着一群铁匠在李斌的讲解下做叶轮的模子!
因为要求精度,确定是使用失蜡法来铸造!李斌也趁这个机会跟他们现场演示卡尺的用法,总算让几个人理解了这种对他们来说高精度的量具!
一群人在车间折腾了三四天,总算把模型做出来了!
李斌现在只能相信王老汉的手艺,但愿自己异想天开的办法能成吧!
烧炉子点火,往坩埚里加生铁,加石灰!等到融化得差不多时插入柳木棍开始搅拌!
因为铁水含碳量越低融点越高,在搅拌过程中铁水含碳越来越低,如果温度不够铁水就会慢慢变成稀粥一样开始凝固!
这样会导致里面的铁水形成一块块的钢团,并且含碳量不一!
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可操控温度上升的过程!
开始只能利用融点比较低的青铜,再高一点就有了生铁,再高一点就有了钢,再高就能自由的控制钢铁的含碳量,并且往里面加入自己需要的合金元素来改造钢铁的性质!
李斌当然知道怎么提高温度!烧焦炭,鼓热风!
搅拌了五分钟,李斌拿个勺子舀了一点浸入水里,等温度降下来之后拿光谱仪一扫:“不行,含碳量还是太高,继续搅!”
然后每过一分钟李斌就做一次取样,一直到十七分钟的时候李斌才喊道:“停,现在可以浇了!”
李斌忙着把数据记录下来,王老汉马上带着人把坩埚抬下来开始往模具里面浇!
先不管它,继续做两个轴承座,要先放到轴承座上试一下看转动起来震动厉害不,万一不行还可以修整一下!
汽轮机的外壳结构就简单多了,王老汉带着人三天就把上下壳浇出来了!
反正现在对效率的要求不高,内部没办法加工就用人力打磨一下,保证叶轮转起来不会碰到壳上就行!
轴承这玩意暂时还是用的李斌从现代带过来的,没办法,先解决电力问题!
今天是拆模的日子,李斌也难得有点紧张了!不知道折腾了这么久是个什么结果!
“公子,好钢啊!”
叶轮一拆出来王老汉拿手指敲了敲叶片!
废话,我连光谱仪都用上了,要是连含碳量都控制不了还搞个屁啊!巴掌那么大花了我18万华夏币呢!
“怎么样?”
“现在看不出问题来,铸造得是很好,就是不知道公子说的转起来行不行!”
“那先磨轴把轴承装上吧!”
没办法,没电,带过来的机床也用不了,只能靠人一点点的转一点点的打磨轴。幸亏这是用失蜡法铸造的玩意,基本按尺寸做的,把轴承拿油煮一煮,半天时间就装上去了!
把整个叶轮抬到两边都装好轴承座的架子上,运到河边连在水车上让它开始转动,然后看震动情况。觉得那里多了就锉一刀!
这种精细活就是老王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