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立后勤保障体系(15)(1/2)
正如总后首长所说,柏毅这段时间的确是忙得有些脚不沾地,50式自动步枪的生产自不必说,需要他在技术上亲力亲为以便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枪械;“积木式”机床方面偶尔也需要去看看,以免出什么纰漏。
如果时间充裕,还要将全自动枪械小组成员召集起来,对他们进行装备知识的培训,可以说,随着朝鲜战事爆发,柏毅也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起来,然而就在他开始酝酿新的研制计划时,总后首长的一道指令便将他从车间轰鸣的忙碌中,拉回到清净的书桌前。
“将你对苏联后勤的看法和总结,尽快拟一个报告,呈递东北局!”
电令的全文便是如此,简洁中带着急切与等待,柏毅知道,他与秦东民的“闲聊”终于起了效果,而他的心里也可以稍稍安定一些,毕竟无论自己的办法能起到多大作用,至少能让上级对后勤问题重视起来,就算是一个大大的成功。
毕竟在我军入朝作战期间,后勤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军进攻与防御的重要因素,以至于联合都从我军脆弱的后勤体系中,推导出我军进攻的节奏,那便是著名“星期攻势”:
即我军进攻部队的给养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的进攻能力,超过这个时间,便会因为后勤方面无法及时补充,而导致进攻减弱甚至暂停。
联合正是抓住这一点,在我军进攻初期,利用机械化机动优势,大踏步后撤,以避开我军锋芒,待我军攻势稍弱,转过身就是凶猛的回马枪,其反击之猛烈往往超过二次大战的同级别战役,每当于此,我军便会承受极大的损失。
柏毅没有什么改变历史的远大理想,更没有称王称霸的宏伟目标,他想要做的无非是想让那些渡过鸭绿江的年轻战士们,能多一些的再走回来
可问题是,他的确在后勤方面有一些想法,而且全都告诉了秦东民,就算总后首长想听,他直接过去当面汇报就行了,何必还要写报告,要知道柏毅的文字功底不是一般的差,天生没有做文抄公的命,更何况这个时候即没电脑,又没打字机,完全靠手写,几千字的报告,要用手工整的写下来,柏毅表示压力真的山大!
不过压力山大归山大,军令如山,改写还得写,于是柏毅足足憋了一天,将能省去的尽量省去,就算省不去的,也要尽可能简略,如是删了又删,减了又减,终于形成一片不到两千字的报告。
简单地说就是三件事,第一,尽可能的统一弹药口径,在此柏毅的建议是步兵部队采用三种口径弹药,即65mm,792mm以及1143mm,这三种口径分别应对步枪、轻重机枪和冲锋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