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大溃(八)(2/2)
朱声的手下,用于战场侦查的斥候共计两百余人,马匹更多,大约三百。人都是精通骑术,机敏精干的之人,马匹也都是挑选过的良马。根据作战指挥需要和侦查范围大小,斥候们通常分两班或者三班,轮番出动。如果不换班,则短期内斥候的数量便可激增两到三倍,巡弋的密度和范围,都会增加。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幽州军再怎么重视战场侦查,毕竟是客军,对周边地形地貌的了解,万万及不上中原贼寇的那些地理鬼。想要破解当前迷茫的局势……坐视着石勒装神弄鬼总不是办法,还需行一计策,迫出石勒的应对来。兵法云:“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陆遥召来一名扈从:“遣人去白马津等候,沈劲率部渡河以后,让他立即来见我。”
过去的五天里,幽冀联军搜罗大批舟楫船只,更动用冀州民夫数以万计,日夜不休地抢运大军。但是一来大河水势滔滔,船工十分辛苦,需要休息;二来使用过程中,渡河器材的损失也难避免;因此大军渡河的速度,其实比预想的稍慢些。沈劲作为幽州军有数的大将,为了安排船只调派、组织渡河事宜停到处奔忙。这其中与冀州军的往来商议特别繁杂,搞得他十分焦躁。
此前军中竟有沈劲串联众袍泽,意欲一举李恽等冀州将领,彻底收服冀州军的传闻。传闻不一定属实,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至少可以确定,沈劲的性格太过刚暴,不适合放在后军协调诸将。这个任务,首先是陆遥给错了。
既然错了就要改。前日里,陆遥已经调整了渡河的次序,命令沈劲将相关事宜移交给陈沛,自领度辽军提前南来。有一个重要任务,正需要他担当。
不提联军渡河的逐项繁乱事宜。到当前光景,大概已有两万余人马身处大河南岸,随时可以投入作战。这个数量比初时预计的要少些,但也已经颇具规模。两万余人马以陆遥本队的三千扈从铁骑为骨干、右司马段文鸯的两千鲜卑突骑为爪牙,又有幽州军府定边军和度辽军先期到达的小部约六千余众。另外,还有一万余人系李恽麾下的冀州军,领军主将乃是薄盛。
冀州军的规模庞大,战斗力却较幽州军远远不如。这主要是由于李恽出任扬武将军之后扩军太快,士卒的训练和装备一时没能跟上。好在,作为冀州核心力量的乞活军还保有相当的水准。经历过与并州匈奴的残酷战争以后,乞活军在拉锯战、持久战中,最能发挥他们坚韧不拔的特性;他们举族为兵的现状又保障了军队的凝聚力。薄盛所领的便是向来驻守广宗的乞活军精锐。
以剽悍勇猛的幽州军为矛戟,以顽强敢死的冀州军为盾。毫无疑问,这是最能发挥战斗力的配置了,纵使面对十倍之敌也有一战之力。因此,作为冀州重要将帅的薄盛,也与陆遥一同行动,这几日都在瓦亭。
陆遥通宵谋划已毕,开始分剖军务的时候,在乞活军的中军大帐,薄盛被人从睡梦中摇醒,正要瞪眼喝骂,却发现摇晃着自己的那人,三十余岁,细眉长须,正是近来格外得力的幕僚郑平。
“云理兄何事大惊小怪”
郑平字云理,乃是乞活将帅掌握冀州军权以后,陆续投靠来的文人之一。由于乞活将帅普遍无文,郑平虽曰幕僚,实际是薄盛掌管部伍的重要副手。此刻看他面色惊疑不定,颌下稀疏的胡须颤动,似乎确有极重要的发现。
“将军,幽州人的军营里,果然有些蹊跷。”
“怎么了”见郑平说的严肃,薄盛止住了嘴边的哈欠,急忙从榻上坐起。
“昨日,有一队人马自东面来,夜入幽州军大营。据说,入营之后的守卫也是严密,任何人不能靠近。”
“从东面来”
“正是从东面来!另外据说……”郑平压低嗓音:“东面来人入营之后,平北将军的帅帐,整夜灯火不熄。”
薄盛突然骂了句脏话。他起身掀开帐幕,往中军大营的方向瞅了瞅,只见天光渐白,大营中高耸的敌楼和高台、往来巡逻的骑兵,犹如剪影那般鲜明。转过身来,他悻悻地冷笑几声:“想不到啊……想不到。这吴郡小儿辈,也学会耍弄心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