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壮士一去不复还(1/2)
虎牢关,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负责镇守这里的是李过的两万人马,还有秦军朱一锦所部。
李过虽然还不知道大顺军的财宝已经被秦牧悄悄挖去,但为了自己的小算盘,他有意保存实力,使得易守难攻的虎牢关在勒克德浑的进攻下,竟变得岌岌可危。
朱一锦身份比较特殊,说他是“天子亲军”也不过分。他曾给秦牧做过很长时间的亲兵队长,所带领的一千骑兵,也是秦牧当初带出来的老兵,每个士卒都和秦牧一同摸爬滚打过,在同一口大锅里舀过食。
他们的装备也是最精良的,士气高昂,视死如归。他们也是最骄傲的,在秦牧的带领下,他们取得过无比辉煌的战绩。
在关城危急时,朱一锦带着一千手下,高喊着“为大秦的荣耀而战!”一次次冲出虎牢关,将清军的攻势冲乱。
即便死亡很大,但每击退一次清军的进攻,他们都会带着血淋淋的伤口,站在敌人的尸体上,高喊“秦王万岁!”“大秦万岁!”
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是可怕的,是值得人敬畏的。
朱一锦带着手下,一次次壮烈出击,李过手下的士兵看在眼里,心中渐渐感到无比的羞愧。
朱一锦每一次出击,回来时人数都会减少,但每一次都会赢得更多的欢呼,他们那种为国捐躯甘之如饴的傲骨,让李过的手下胸口也不禁升起热腾腾的火气。
开始有将领请求李过同意让他们与朱一锦一同出击,士兵中更有人喊出“我们一样披着大秦的战袍!”
这些变化让李过为之心惊,他明白,再这么消极怠战。自己很快就会在军中失去威信;
同时,他对将来寻机自立也越来越没有信心,披着秦军的战袍久了,跟着秦军作战多了,手下的士兵会慢慢地以身为秦军为荣。
他手下的士兵多是关中大汉,而关中又叫三秦,关中粗犷的腔调叫秦腔,渭河平原称为八百里秦川,逶迤的终南山又叫秦岭。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虽然时隔两千年,但大秦帝国在关中打下的烙印依然抹之不去。
秦牧立国时宣称是继承始皇帝的法统,据说他还得到了秦王宝剑。这使得李过手下这些关中汉子很容易对秦牧产生认同感,这一点是李过原先始料未及的。
更可怕的是秦军的佥事官,这些佥事官都是精挑细选来的,在搞政治宣传方面都是好手,一有机会就对李过手下的关中大汉宣传秦牧身上的种种神迹,巧舌生花,听得李过手下的士兵心驰神往。
李过拥兵自立的念头被一点点地消蚀着。秦牧表面上没有整编他这支军队,但这种无形之中的思想改造更为可怕。
和李过不同,高一功是真心想投靠秦牧的,他负责镇守函谷关。在何洛会还在忙着镇压关中的叛乱之时,他就主动出击,派小股人马进入关中,联络当初被打散的大顺军余部。
派去的小股人马本就是关中人,就跟回家探亲一样,路儿熟。门儿清,哪个山沟沟能过人,哪片林子能藏身,甚至老相好家的钥匙放哪个门头都还牢记在心。
这使得何洛会的镇压行动顾此失彼,压下葫芦浮起瓢。
由于天灾,关中百姓苦啊,过不下去了大家只能起来造反,能造大明的反,就能造大清的反,何况高将军都打到函谷关来了,大家无不倍受鼓舞。
先是巩县的百姓在原大顺军一个叫迟三刀的小旗率领下,袭击了城中的军营,把两百驻军杀溃,接着冲往县衙,把清知县抓来大锅煮了吃,大家都快饿死了,清知县的肉还嫌少呢。
巩县很快被迟三刀率领的起义军控制,一时从者上万人。
何洛会匆匆派兵去剿,结果大军还没到巩县,庆阳府又传来叛乱的消息,起义军在一个叫秦铜的人率领下,一百多人夜袭城中驻军,虽然被击败了,但却成功逃出庆阳府,辗转到宁州,一举攻下兵力薄弱的宁州县城,声势也为之大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