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启大明 > 第二章 定埃及(十三)

第二章 定埃及(十三)(2/2)

目录

也就是李白的诗才,柳永的曲风多变。

“不是我写的,小时候……”丁一顺口应着,这本是清代曾缄帮仓央嘉措所续的诗“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丁一改了两字,却是应景。只不过又不是有人来逼着打脸,丁一并不打算当文抄公。

但他没说完,万安和李秉、刘吉都笑了起来,齐声接道:“……小时候听着乡里秀才所吟,不想多年之后仍记得!”这是丁一许多时候吟出还没面世的诗词,又不愿当文抄公,所说的托词,大家都听得耳熟了。

“我说的是真的。”被这么一闹腾,倒也让丁一方才因着莫蕾娜生起的那几缕愁意,暂有缓解,却就教着众人先行散去,丁一还要召见各国使者,看看铁矿石的事,暂时还要让西欧各国先卖上一些过来,不然李匠头,三天两头过来闹腾,还真拿他没办法。李匠头一不为私利,二不为权力,能把他怎么样丁一就是被喷火了,也没法跟他对喷啊。

出得去之后,李秉还在反复吟着刚才丁一那句诗:“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大明不负卿!真真好句,主公诗风,当真犹胜柳三变!”

“能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又能作‘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今日这句,仿佛犹有禅意啊!”

若是丁一听着,必定晒然,这本就不是抄一个作者的,当然风格多变了。

至于这句有禅意原本曾缄就是给活佛续诗的,丁一不过改了两字,品出禅意,那也是情理中事。

但李秉又皱起眉来,竟把万安和刘吉都挡住,却是不解地问道:“何以主公,自萍末之时,便似乎不喜以诗才而闻于世虽言诗词小道,然则以主公流转之作,无不为绝佳之句,于名何碍”

李秉是好喷,不过他始终不是奸臣的心思,刘吉就不同了,这位听着就笑了起来,却是低声向李秉问道:“青莲如何唯有叹呼‘青云之交不可攀’哉!”他说的是李白写给一位驸马都尉的诗,里面便有“一别蹉跎朝市间,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这样的句子,他的意思,是李白这样的千古诗圣,到头来,也混得极差的,至少以刘吉的角度看是很不得意了。

听着这话,李秉愣了一下,又听刘吉接着说道:“柳七又若何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仁宗皇帝临轩放榜,故意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所以便有“奉旨填词柳三变”这个自嘲的说法。

刘吉的意思,李秉是明白的,就是觉得诗词真的是小道,千古诗圣,绝代词人,混得如何丁一必定是以此为鉴,所以才不愿以诗词闻名于世。

不过万安笑着开口,却是更一番味道:“汉武能诗,唐宗能诗,李后主亦能诗。迂斋先生,请。”拱手一礼,便和刘吉分头自去办事不提了。

李秉正经的进士出身,如何听不懂

汉武帝是有诗传流下来,唐太宗也同样有的,但一般人,谁知道,谁能吟出这两位的诗词前面这两位,不以诗传世。

倒是南唐李后主,后面这亡国之君,不论是“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还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一句,不是传唱几百年

于是就有个问题了,诗才再好又如何

“若如此分说,于微末之际,便已决心效汉武唐宗,真雄主哉!”李秉不禁拈须赞叹。

因为当时丁一还没有如今这地位,他只是一个容县入京的乡下秀才。

便有这志向,便有不愿以诗闻之于世的大志,这不由得李秉不发自内心的叹服。

不过丁一这时节,却没有心思理会两个弟子和李秉,因为一句诗,在背后怎么做解读。

“汝欲谈和”丁一微笑望着阶下的使者,那是跑过了苏伊士运河,躲到现代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那一块的马木留克所派出来的使者,他们不想打了,想谈和。

那使者重重地磕头:“是,愿乞和!”(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