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帮忙(2/2)
德国人的炮兵在夜里是无法准确锁定苏军炮兵阵地和前线工事的,这其中尤其是前线工事,比如一个碉堡、一个火力点。
如果德军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一个问题:他们对这次大规模炮袭已经有充分的准备而且是有的放矢。
换句话说,这很可能就是舒尔卡所说的“大规模进攻”。
此时的巴特拉科夫少将当然不会去多想这个问题,他马上下令:“命令炮兵,压制敌人炮火!”
这是夜晚炮战的常规手段。
夜晚开炮有一种后发优势,因为先开炮的一方往往会因为炮口的火光和烟雾暴露自己的位置。
这使敌人能够更精确的对其实施压制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但参谋打了一通电话过去后,就带着无奈的眼神望向巴特拉科夫少将。
“将军同志!”参谋说:“我们的炮兵损失惨重,他们正在迅速撤离阵地......”
简单的说,苏军炮兵在第一时间就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
德军在察里察河这片战场上对苏军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可以将炮兵阵地布设在苏军的侧翼......察里察河南岸已被德军占领。
这也就意味着苏军炮兵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会处于德军两个方向的敌人炮兵的交叉打击之下,也就是说德军对苏军炮兵阵地没有炮火死角,而苏军却并非如此。
因此,指挥这场战斗的德第3师师长乔纳斯少将决定充分利用这一点。
这是乔纳斯少将的座右铭,他始终相信在战场上胜利的关键不是与敌人势均力敌,而应该尽量扩大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因为一旦这个优势扩大到一定程度,直接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敌人整个防线崩溃。
他这理论虽说不完全对,但也没错。
因为二战的战争已经可以说是体系化的作战,步、坦、空等各兵种协同无一不可,一旦有哪个兵种被击溃很容易处处受制。
说它不完全对,则是因为此时的战争还不能完全说是体系化作战......几年后的朝鲜战场上中国部队在空、坦、炮等兵种完全落后的状态下依然能稳驻三八线。
此时在2号的情况大概就像乔纳斯少将想像的那样。
他在此之前甚至派出勃兰芬堡部队侦察到了苏军炮兵阵地的准确位置。
并且在知道敌人炮兵阵地的情况下忍住没有将其摧毁。
因为乔纳斯少将知道,如果过早将其摧毁,很可能就是给敌人提个醒,告知他们自己将要进攻并及时补充炮兵甚至加强防御。
现在,德军在天亮前发起的突然袭击就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使苏军......确切的说是在2号方向的苏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处于无炮兵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