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莫斯科绅士 > 后记

后记(1/2)

目录

后来……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一日,维克托·斯捷潘诺维奇·斯卡多夫斯基于午夜到来之前离开了他的公寓,为的是赴某人之约。

妻子竭力劝他不要去。她想知道,约在这个时间见面能有什么好事。难道他不知道午夜会有警察在街上巡逻?越是临近午夜,巡逻的警察越是警惕。从古至今,只有傻瓜才会约在这种时候出来见面!

维克托对妻子说,这完全是一派胡言,还说她讲得太耸人听闻了点。他从他们住的宿舍楼离开,走了十个街区,来到花园环道,上了公共汽车。车上的人朝他投来漠不关心的目光,这反而让他觉得很舒坦。

没错,他深更半夜出来与别人见面,妻子是很生气。但假使她知道了他此行的目的,她一定会更担心。而且,假使妻子知道了他的意图,并且问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么一件愚不可及的事,他也答不上来。因为连他自己也不是很确定。

这不仅是因为索菲亚。当然,对于她在钢琴上取得的成就,他像父亲一样为她自豪。帮助年轻的艺术家发现她自身的天赋,这个美妙的梦想在多年前就已经被维克托抛在了脑后。可当这种体验不期而至时,他简直难以用言语来描述那种感觉。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教索菲亚弹琴,他又重新开始追逐另一个早已被他放弃的梦想——在室内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演奏古典乐曲。尽管如此,这也不完全是因为她。

更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伯爵。不知何故,维克托对亚历山大·伊里奇·罗斯托夫怀有深深的忠诚,而这种忠诚根植于维克托对伯爵的几乎难以言喻的尊重。而这一点,他的妻子——尽管她是个好女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懂的。

而最重要的是,他答应伯爵的请求,也许是因为他认为这么做是对的。而这种坚守信念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样的乐趣如今是越来越少见了。

维克托一边这么想着,一边下了公共汽车,走进老圣彼得堡车站。他穿过中央大厅,朝灯火通明的咖啡厅走去。伯爵交代过,让他在那里等他。

维克托挑了个角落里的位子坐下。他注视着一位年老的手风琴演奏者在餐桌间走来走去,这时,伯爵从外头走进了咖啡厅。他身穿一件美式风衣,头戴一顶深灰色的软呢帽。看到了维克托,他便从咖啡厅那端走过来,把他的旅行包往地上一放,脱了外套,摘下帽子,和他坐在了同一个卡座里。过了一会儿,女服务员来了,他要了杯咖啡,然后,等到咖啡被端上桌,他才把一本小红书放在桌上,朝桌对面的维克托推了过去。

“你能帮这个忙,我很感激。”他说。

“您不用谢我,阁下。”

“拜托,维克托,请叫我亚历山大。”

维克托刚想问伯爵有没有任何关于索菲亚的消息,但他的话被咖啡馆另一边的一场打斗给打断了。两位面容憔悴、手拎编织篮的水果商贩为了争夺地盘起了争执。时间已经很晚了,两人的篮子里都已只剩下几样品相不佳的水果,尽管旁观者觉得,他们的争吵很不值得,但在两位当事人看来,这并没有减轻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在最初的相互辱骂过后,其中一位商贩朝对方的脸上来了一下。后者嘴唇被打出了血,水果也掉到了地上。他开始用同样的方式还击。

咖啡厅里的客人都停止了交谈,他们带着厌倦和见怪不怪的表情注视着这场打斗。咖啡厅经理从柜台后面绕过来,揪着二人的领子把他们都拖了出去。屋里一时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隔着咖啡厅的玻璃窗看着外头的两位水果商贩。他们仍坐在地上,相互隔着几英尺远。这时,只听那位年迈的手风琴演奏者(打斗一起,他便停止了演奏)忽然拉出了一声动听的曲调,他大概是想借此恢复咖啡厅里友好的氛围。

维克托在啜着他的咖啡,伯爵则饶有兴趣地盯着手风琴演奏者。

“你看过电影《卡萨布兰卡》吗?”他问道。

维克托有些迷惑不解。他承认说没看过。

“啊。那有机会你一定得看看。”

于是,伯爵给维克托讲起了他的朋友奥希普,以及他们俩最后一次看电影的情形。他还特别为他描述了其中的一个场景:当警察把骗子从酒吧里拖走的时候,那位美国酒吧老板是如何安慰他的顾客的。他对他们说一切正常,然后不动声色地指挥他的乐队继续演奏。

“那个场面给我的朋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伯爵解释说,“在他看来,酒吧老板在骗子被抓住以后,那么快便吩咐钢琴手重新开始演奏,这说明他对别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可我却觉得……”

&10030;

次日上午十一点半,两名克格勃军官来到了大都会酒店。他们此行是要就一件尚未公布的突发事件对亚历山大·罗斯托夫领班进行审问。

两位军官在一名酒店服务员的引领下来到罗斯托夫位于六楼的房间。可在那里,他们并没有发现他的踪迹。同样,他也没在理发店理发,没有在广场餐厅用餐,没有在酒店大堂里坐着看报。几位和罗斯托夫关系最为密切的员工,包括主厨茹科夫斯基和餐厅主管杜拉斯等人都受到了盘问,可他们打前一天晚上起就再没见过罗斯托夫。(军官们还费了一番功夫,他们想找酒店经理了解些情况,却发现他到现在都没来上班。于是,这件事马上被记入了经理的个人档案。)到了下午一点,他们又叫来两名克格勃的人,对酒店进行一次更为彻底的搜查。两点时,有人建议主持调查的高级官员找礼宾部的服务员瓦西里谈谈。官员找到瓦西里的时候,后者正在大堂的服务台前帮一位客人联系购买剧院演出的门票。那位官员开门见山地冲这位礼宾服务员问道:

“你知道亚历山大·罗斯托夫去哪儿了吗?”

礼宾服务员回答说:“我什么也不知道。”

&10030;

在得知酒店经理列普列夫斯基和领班罗斯托夫二人同时失踪后,主厨茹科夫斯基和餐厅主管杜拉斯于两点一刻在厨师的办公室里开起了当日的例会。会议一开始,他们俩立刻就此事热切讨论了起来。坦率地讲,在经理列普列夫斯基为什么不见了的问题上他们几乎没花什么时间,他们把时间全花在了领班罗斯托夫身上。

得知伯爵失踪的消息,他们一开始都十分担心,可看到克格勃军官们脸上那显而易见的沮丧表情后,“三巨头”的这两名成员心里反而踏实起来,因为这说明伯爵没有落到他们手上。可问题仍然存在:他可能去哪儿呢?

后来,酒店员工之间开始出现一些传言。尽管克格勃的军官们一向神秘莫测,但手势、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表达是人几乎无法控制的。所以,上午过后,便有人暗示或推测,称索菲亚在巴黎失踪了。

“有没有可能……”安德烈大声问道。很明显,他是在向埃米尔暗示,他们的朋友很可能也趁着夜色逃出去了。

因为此刻才两点二十五分,主厨茹科夫斯基尚未从悲观主义者转变成乐观主义者。只听他简短地答道:“绝不可能!”

于是,两个人又开始就很可能、合理和有可能三者的区别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辩论。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一小时,要不是有人敲门,它可能还会继续下去。埃米尔一边恼怒地问道“什么事?”,一边转过头去。他原以为会是伊利亚拿着他那把大木勺站在门口,可一看,来者是在邮件室工作的一位员工。

这位员工的突然出现让主厨和餐厅主管十分不解,只能呆呆地盯着他看。

“你们二位是主厨茹科夫斯基和杜拉斯主管吗?”过了片刻,他问道。

“当然是!”主厨说,“不然,我们还能是谁?”

对方没再多说,而是把头一天夜里不知谁塞到他信箱里的五封信中的两封拿了出来。来这儿之前,他已经分别去了一趟缝纫室、酒吧和礼宾服务台。员工的举止非常职业,尽管这两封信都重得出奇,他却没对信中装的东西表现出一丝好奇。而且,把信送到之后,他也没有留下来看着二人在他面前将信封打开。实在不好意思,他自己还有一堆活儿等着他去做呢。

邮件室的职员刚离开,埃米尔和安德烈便都好奇地低头朝他们各自手中的信封看去。他们一眼便认出了那上面的字体,因为它是那么独特,那么秀丽和坦荡。他们对视了一眼,把眉头一扬,便撕开了各自手里的信封。信封里面,各有一封道别信,信中对他们的友谊表示了感谢,并向他们保证,那个法式海产什烩之夜将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之中。信里还请求他们收下信封里的东西,作为对他们这份不朽的友谊的纪念。而“里面的东西”是四枚金币。

两个人同时打开信封,同时开始读信,现在又同时把信扔到了桌上。

“是真的!”埃米尔喘着气说道。

作为一个审慎而彬彬有礼的人,就算是这种情况,安德烈也不会说:“我早跟你说了吧。”他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这么看来……”

等埃米尔从惊喜(四枚金币外加一位老朋友成功出逃)中回过神来,他又失落地摇起了头。

“怎么啦?”安德烈问道。

“亚历山大走了,你也中了风,”主厨说,“那我会变成什么样呢?”

安德烈朝主厨看了片刻,然后笑了。

“中风?我的朋友,我的手从没像现在这样敏捷过。”

随后,为了证明自己刚才的话,安德烈把四枚金币拿在手里,将它们一枚枚旋转着往空中抛去。

&10030;

当天下午五点,在克里姆林宫一间陈设精美的办公室里(从屋里能看见亚历山大花园里的丁香),错综复杂的国家安全部门下某个特别分支机构的长官正坐在他的办公桌后阅读文件。他身穿深灰色的西装,左耳上方有道疤痕,看上去曾经有人试图用刀劈开他的头骨。当他和其他那些六十出头且已经谢顶的长官站在一起时,要不是这道疤痕,将他们区分开来还是很难的。

听到有人敲门,长官说了一声:“进来。”

敲门的是位身穿衬衫并打着领带的年轻人。他手里拿着厚厚的棕色文件夹。

“什么事?”长官头也没抬,一边继续工作一边问他的助手。

“先生,”助手回答,“据今天早上得到的消息,莫斯科音乐学院有一名参加友好巡回演出的学生在巴黎失踪了。”

长官把头抬了起来。

“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生?”

“是的,先生。”

“男的女的?”

“一个年轻姑娘。”

…………

“她叫什么名字?”

助手查阅着手里的文件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