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心理学:长书短读(2)(1/1)
“女士们先生们”,这次开场的女演讲者挺年轻的,穿着军靴,头发夹起来了,我觉得那种夹法挺好玩的。她肯定刚刚读完硕士。“如同我们在上一次讲座中所说的——如果你参加过这个讲座项目,很可能在某个机场或火车站听过了——我们基本上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感受时间和空间的。我们不能把这些归入客观或外在的体验。我们对空间的感受源于我们有移动能力。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则源于生物个体所经历的明显改变的状态。所以,时间只是源源不断的改变。
“作为一种空间,地点让时间暂停。那是我们在感知整体性的客观事物时的短暂停顿。与时间截然不同,那是一个静态概念。
“明白了这一点,人类的时间就能被划分出不同的阶段,因为地点所造成的停顿会打破在空间里的移动。这种停顿,将我们固定在时间的流动中。睡着的人会失去空间感,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在什么地方,也完全没有时间感。空间里的停顿越多,我们体验的地点越多,主观时间也会流逝得越来越多。我们常把不同的时间段比作一集一集的电视剧。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前因后果,它们打断了时间,但不必成为时间的一部分。它们是自成一体的事件,每一次都从零开始;每一次开始和结束都是绝对独立的。你可以说,没有哪一集是未完待续的。”
这时候,第一排出现了一点骚动,因为候机厅的广播呼叫某些人立刻去登机口,他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后,慌忙收拾手提行李和免税店购物袋,手忙脚乱地从邻座跟前溜出去。我也慌忙地再次查看自己的登机牌,一走神就没听到讲座的下一段,再要跟上女演讲人的进度就很费劲了,她开始论述旅行心理学的实用性了。她肯定意识到了,我们已经听够了古怪又复杂的理论。
“实用旅行心理学研究的是地点的隐喻意义。请大家看一眼那些大屏幕上罗列的目的地吧。你们有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冰岛’究竟是什么意思?‘美国’呢?念出这些名词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在地理精神分析中,问问自己这类问题将会很有帮助,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地点的含义,从而解析隐含在所谓‘行程’中的意义——行程,就是旅行者选定的路线,从中可以发现这个人旅行的深层原因。
“地理精神分析,或是旅行心理分析,并不会像移民官那样提问:你为什么来这个国家?虽然表面看起来是有点像,但我们的问题指向的是感知和意义。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人参与了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样。换言之,我看什么我就是什么。
“而这显然就是古人朝圣的动因和深意所在。跋涉千里——最终抵达——圣地,就会让我们与有荣焉,沾染圣光,涤除罪恶。当我们去一些不那么神圣、甚至会带来罪恶感的地方旅行,也会发生这种效应吗?去让人悲伤、空虚的地方呢?去让人愉悦、充实的地方呢?
“并不是……”女人继续讲着,但我身后有两对中年夫妇正压低了声音聊天,听上去好像比演讲者的反思更有趣,我就走神听了一会儿。
我很快就听明白了,那两对夫妇正在交流旅行的感想,一对在怂恿另一对:
“你们真得去次古巴——但要趁着卡斯特罗在的时候去。等他一死,古巴就会变得和别处一样了。但如果你现在去,就能看到不可思议的贫穷——看他们开的那些车哟!说真的,你们要抓紧——卡斯特罗显然病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