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心理学:结语(1/1)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看到了个体是如何发展的,如何获得自我的一席之地,变得越来越独特,受人欢迎。这样的自我是以前不曾被强调,倾向于模棱两可,屈从于集体的;被禁锢在身份、惯例的延续之中,在传统的压力下不得声张,不得不屈从于各种需求。现在,这个自我充实起来,将世界据为己有。
“神,以前是外部的,不可接近的,来自另一个世界,他们的使节显然就是天使和魔鬼。但是,人类的自我突然膨胀之后就一扫众神,把神明往自我的内部归拢,为他们布置了一个安身之所:就在海马沟和脑干之间,松果体和布洛卡区之间。众神只能用这种方法幸存下来——在人类身体深处的漆黑角落里,在人脑的沟回里,在突触与突触间的空隙里。刚刚起步的旅行宗教心理学正在研究这种神奇的现象。
“这方面进展的影响力日益壮大——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以及尚未创造的一切,对现实的影响是同等的。还有谁在真实世界中移动?我们知道有些人在贝托鲁奇的电影里去摩洛哥旅行,在乔伊斯的书里认识了都柏林,在有关喇嘛的电影里看到了西藏。
“有一种很有名的综合征是以司汤达命名的。患有司汤达综合征的人先是通过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了解了一个地方,亲身抵达后,感受过于强烈,因而出现虚弱、甚或晕倒的状况。也有人吹嘘自己发现了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好地方,我们就会很嫉妒他们,因为他们有了非常真实的现场体验,甚至在我们刚刚知道那个地方、以及所有类似的地方之前。
“我们必须再一次,固执地问自己同一个问题:他们要去哪里,去哪些国家,哪些地方?外国已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一个意义纠缠的结,而优秀的地理心理学家可以帮我们解开这个结,当场做出阐释。
“我们的任务是把实用旅行心理学的概念呈现给你们,鼓励你们充分利用我们的研究。别害怕,女士们先生们,包括那些站在咖啡机旁边安静角落里的人,在免税店逛来逛去的人,还有那些在特设办公室里做出迅速、谨慎的分析的人——可能,只有航班起飞广播才会偶尔打断他们的工作。那儿只有两把椅子,放在一块标有地图的显示屏后面。
“‘所以,你们要去秘鲁吗?’地理心理分析学家会这样问你。你会很容易误以为他是收银员或办理登机手续的地勤人员。‘去秘鲁?’
“他会给你做一次简短的联想测试,专注地观察哪个词会成为最重要的线索。那是一种短期分析,没有冗余又拖沓的题外话,也不会涉及父母亲做了什么该被责怪的事之类的老生常谈。只需要一次测试,我们应该就能得出结论了。
“去秘鲁,但你到底要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