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品仙茶会(1/2)
小河村一直往南两百里外,有一座大城。
近四丈高的城墙由青石和夯土构成,看起来异常雄伟。
一条碧波浩荡的河流从东北而来,蜿蜒从城池东南绕过之后往南方而去。
此时傍晚十分,天色渐暗,随着一阵低沉的牛角号声在城楼上响起,四座城门陆续关闭,同时城楼上也有松明火把次第燃起。
宛城,南阳郡郡府所在地。
按大秦律,夏日酉时,冬日申时,城池必须进入防御状态,收吊桥关闭城门,城内也有兵卒开始巡逻,正式进入宵禁状态。
但此时已经不是诸国争霸的时期,天下如今进入大一统状态,因此宵禁也变的非常松懈,只要不是明火执仗的打家劫舍,巡逻的兵卒也并不会阻扰和干涉。
既然是南阳郡城,城内城外的气象自然和山野乡镇不同,比之雉县县城也大为不同,不光城墙要高大雄伟许多,城池规模也扩大了数倍不止。
城外阡陌,大片大片的农田彼此相连,田地里麦苗随风起伏,麦穗发黄已经进入了成熟状态。
农田四周数十里的范围内绿树成片,一个个村落彼此相隔不远,零零散散聚集着数千户民居,鸡犬之声充耳可闻。
在绕城而过的河岸边,密密麻麻的聚集着数百家铜铁作坊,四周成片都是低矮简陋的草棚,里面居住着大量没有户籍的流民的奴隶。
宛城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最中心的位置,北接洛阳,南通荆襄,西望咸阳,东眺商丘,因此在交通上属于绝对的中心,是南来北往咽喉要地。
而秦始皇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迁六国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于此,因此这里不光农业发达,商业也异常发达,特别是铸铜和炼铁,更是成为大秦的重工业中心。
宛城内人口更加密集,人口不下十万,除开交错的中央两条主大街之外,大小街道密密麻麻,各种土石竹木民居一栋挨着一栋,东南西北具都和后世一样,按照不同的工种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群体,建筑样式也略有差别。
城西手工业者多,这里聚集的大多是竹木麻陶等生产和经营者,因此房子多以竹木为主。
城东主要是以粮食和肉菜为主,聚集的都是宛城附近的富裕之家,因此家家户户都是有小院的木石民居。
城北云集的都是南来北往的货商,牛马货车络绎不绝,因此房子修建的比较宽大,甚至还出现了大量专门提供住宿和提供饮食的客栈和饭店的雏形。
而城南最为繁华,这里不光聚集着大量迁居过来的六国富豪和盐铁商人,而且还存在大量依托这些富豪生活的方士和儒生,他们和富豪形影不离,互相依存。
在这个时代,读书绝对是有钱人才读得起。
而这些盐铁商人和富豪刚好是钱多人傻的类型,他们需要自己的子女得到良好得到教育,学到先进的文化知识,因此就会供养这些方士和儒生,同时也需要方士和儒生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是勾连官府,而这些方士和儒生也投其所好,用自己所学为富商服务,换取自己优越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