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3709章

第3709章(1/2)

目录

尽管目前的开罗已经不复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但毕竟是方圆千里内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其城建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

整座城市沿着尼罗河东西两岸铺展开,充沛的水源为本地民众带来了健康和食物。城区里不时可以看到道路边矗立着高大的椰枣树,而在考察团先前造访的几个地方,几乎都是漫天风沙,极少能够在城区内见到绿色植物,更别说大树了。

不过开罗城的贸易职能,显然也远不如那些港口城市。像海汉考察团这样的大型外国商团,在开罗并不多见,在这里从事贸易活动的大多是本地商人,他们的经营范围往往也仅限于普通日用品。

钱天敦在城区随意逛了几家商铺,几乎没见着有什么进口商品售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本地的商贸渠道较为封闭,且民众的消费能力也比较有限。

看样子经由苏伊士港进入地中海地区的东方商品,并未将开罗作为一个主要的销售市场。

根据钱天敦的经验,这样的情况当然是跟本地的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或者说本地没有足够的消费群体来支撑昂贵的进口商品,应该是更为准确一些。

要验证哪种猜测属实,对考察团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只需找本地的民众和商贩简单聊一聊,就能大致了解到开罗的消费水平。

实际情况就是开罗的经济状况,远不如沿海地带的港口城市。尽管这地方距离海岸线也就几百里,广义上也可以算是位于沿海地区,但由于缺乏海运这个大宗贸易的接入口,开罗似乎并未从地中海的跨国贸易中得到多少发展红利。

再加上奥斯曼国对原埃及属地的有意打压,这开罗的经济水平就难免出现衰退的情况了。

钱天敦甚至有些恶意的推测,这开罗与地中海海贸业之间的联系中断,或许本来就是奥斯曼国的整治手段之一。

李元德和董尚义听了钱天敦的推测后,均对奥斯曼国的做法感到不解,毕竟他们征服埃及已经有百余年了,为何还要持续打压这里的经济发展,故意让民众无法过上富足的生活。

钱天敦倒是看得很透彻:“我认为是因为奥斯曼国的疆域过大,治理能力已经到了上限所致。高层大概觉得唯有让这些地区处于勉强维持温饱的状态,才不会有生乱的风险。”

李元德道:“可这里的民众不也都是奥斯曼国的子民吗?”

钱天敦摇摇头道:“埃及人拥有传承几千年的文明,有自己专属的语言和文字,换做你是奥斯曼国统治者,你能相信埃及人在短短百十年间就已经被彻底归化了吗?”

李元德恍然道:“所以这些打压手段,其实都是源于奥斯曼国高层对埃及人缺乏信任。但百余年的时间,用来推动种族融合,调整人口比例,应该也足够了啊!”

钱天敦道:“这就回到我先前说的问题上了,奥斯曼国或许也知道这些办法,但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因而无法推动实施。你们要知道一件事,这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像我国一样,对归化民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得到长期的贯彻实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