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谈话录 > 四 “文革”期间的阅读

四 “文革”期间的阅读(1/2)

目录

张新颖:我看你那篇《隐居的时代》,里面谈到“文革”当中的阅读,我觉得这个写得蛮有意思的。

王安忆:那都是发生在我们当时生活里的情形。

张新颖:我们通常会很简单地以为,“文革”当中没有书好读,大家就好像没有读书一样。

王安忆:我跟你说就是杂。没有教育,没有老师,没有文化设施,却什么书都有,都能到手,因为没有管辖。图书馆都已经漫无秩序,谁都可以跑进去拿两本书出来,书就在社会上乱七八糟地通行着。我觉得那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生活得文学,比现在的人生活得有文学性。没有别的娱乐,就看书,拿到一本书很宝贝的,看得倒背如流。

张新颖:看的都是什么书呢?

王安忆:我的整个古典文学的阅读都是在那时候完成的,比如说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东西在那个时代看,是特别的养料。

张新颖:正好和那个时代背景特别不一样。

王安忆:可是和青春期是有关系的,我觉得在那一阶段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屠格涅夫,另一个是托尔斯泰。高尔基的东西吧,太沉重,因为高尔基的东西和我们的特别像,就是你会觉得,哎呀,这个“人间”是一样的;而屠格涅夫的东西很诗意的,是很诗意的,你会觉得精神上有个逃避的地方。

张新颖:那个时候主要看的是十九世纪的经典作家?

王安忆:经典的,经典作家。

张新颖:其他的呢?

王安忆:我一向喜欢看翻译过来的西方小说,但是那些男孩子他们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什么的,我是比较倾向西方译作,普希金的全部译作那时候全部看完了,都不知道是哪来的这些书,破破烂烂缺章少页,但一点都不缺书。

张新颖:这不是从你自己家里找出来的?

王安忆:很多书不是家里的。自己家里边的书已经给我妈妈卖了好多。

好像那时候真的是不缺书。还有《约翰·克里斯朵夫》,也是那个时候看的。托尔斯泰就是那个时候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那时候看的。大仲马、小仲马也是那时候看的。还看那个《月亮宝石》,这样惊险的神秘的东西;福尔摩斯也都看的,这是很好的书,非常有趣味。

张新颖:就那个时候的阅读,你说的是你个人的情况,还是一个带有点普遍性的知青的情况?

王安忆:我觉得是相当普遍的,那时候凡是青年都是苦闷的;凡是苦闷的人,他只有看书。我就觉得我们那个时候的生活比现在更加有文学性。无论具备何种才能的人,比如科学、技术、体育、绘画,他们怎么处理他们的苦闷?还是看书,看文学书,所有的有志向的人,哪怕志向是和文学背离的,满足自己情感,宣泄自己情感,还是看书,看小说。不像现在,现在的文学职业化了,只有职业里的人才和文学有关;他如果是搞理工的,就完全和文学不沾边了。

张新颖:现在人看书没有那个激情了。

王安忆:阅读吧,是个习惯,我觉得如果你在二十岁以前没养成这个习惯,你在二十岁以后真的是很难培养起来了。我们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我到一个地方去,如果没有些文字可以让我入目的话,就觉得日子很难熬很难熬的。年前,我到日本访问,带去的书都看完了,就到处找能够读的,找到些哪里有吃东西的,哪里有玩的英文的导游的宣传品,看看也好,看到后来连这个也看完了。我觉得没有可以进入视野的文字,就很苦闷,真的很苦恼,这是一种习惯。

张新颖:你出去旅行的时候,到国外去时间稍微长一点,都带书?

王安忆:我都带书。

张新颖:带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