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开始写作(1/2)
张新颖:你开始写作的时候,是偷偷地写,还是把你想写作的事跟母亲讲过?
王安忆:在我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前,我就蛮喜欢写写画画的。我就自己瞎写。
张新颖:其实应该说对自己有一个设计了,不是很无意当中写作的。
王安忆:不是不是,没有设计。要是说看书和写作都变成我的消遣,这是肯定的。我小时候,回想起总是有很多闲暇的时光。自小我就一直在家里边,到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了,又是在家里边,所以我常常是一个人独处,好像是个命,独自在家,不像我姐姐是个很活跃的人。我总是一个人在家里边,那时候我就学会用文字消遣,写日记呀,给同学写信。特别爱写信,没什么事情也写信,自己写点小文章,小时候还写诗呢。我还用白报纸自己画一幅画,然后旁边写首诗,订成一本,取名字叫《诗情画意》,我妈妈很得意的;我妈妈觉得我画画的才能比写东西好。我有个舅舅,他是搞美术的。我妈妈拿给他看,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就这样看了很长时间,然后说写的比画的好,他没看画,他就看我写的那块儿。
张新颖:你后来,比如说发展到现在,不像小时候写过诗的人,就是你的气质和诗人的气质,很不一样。你好像不大喜欢诗人是不是?
王安忆:我不大喜欢诗人,因为不喜欢诗,包括我自己的诗和那时候的诗,非常新月派的那种诗吧,小孩子时候的事情了。
张新颖:其实,很多作家啊,你这一代作家也是,很多人写作是从写诗开始的。
王安忆:我没正式写过诗,像我小孩子时写诗都是自己写着玩的,而且也没写多少,写过一点点。
张新颖:那到有意识地开始写作,稍微有意识地,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个消遣,是什么情形呢?
王安忆:其实当我有意识地去写作时都写得很糟糕的,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文学只是在个人生活里,社会生活是谈不上有什么文学的生活,想发表的东西都写得很糟糕,要合乎这个时代的精神么。我也挺幸运的,刚刚写了一篇,就打倒“四人帮”了,这篇东西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张新颖:是小说还是散文?
王安忆:是散文,我到现在还记得叫《大理石》,文工团到一个地方去演出,那个地方是个大理石矿,有了一些心得,大理石原本是粗糙的,经过打磨以后才会有华丽的纹路和光泽,就这么个意思,写了一篇散文。我的散文,后来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张抗抗也参加编辑的一本知识青年散文集,现在回想起当时好多人在里边,叶辛、王小鹰、赵丽宏、孙颙、张抗抗都在里边,他们是我的“前辈”。这本书出来以后,已经是“四人帮”倒台了。于是把这本书捣成纸浆,销毁了。
张新颖:就是说你有意识的写作已经比较晚了,就是“文革”
后期……
王安忆:二十岁出头,那时候。
张新颖:其实你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文革”后期发表作品的,七几年,和你是差不多。
王安忆:一个原因是和年龄有关系,这个年龄比较成熟了,有二十岁了吧;还有一个原因,和当时的杂志有关,有些文艺副刊、杂志出来,和这个有关系。到“文革”后期才有报纸副刊和刊物么,那时有一本文艺刊物叫《朝霞》。其实为了发表写的东西,真的不如我们自己瞎写的好,这些东西倒都是很自由的写作,写得很小资的。
张新颖:到你正式发表作品的时候,你母亲很关心你的写作吗?
王安忆:这是到一九七六年以后,我是二十二三岁,在徐州文工团,情感上经历了很多波折,我母亲就觉得我已经到这个年龄了,似乎还没有一技之长,我妈妈她很看重一技之长。
张新颖:在文工团拉琴也是一技之长啊。
王安忆:我拉琴拉得很差的,没有音乐天赋,又不喜欢。我母亲说你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一个特别喜欢的东西,无法满足感情的需要,那么不妨就写写东西吧。其实我已经在写了,随便写,这时候我妈开始看我的东西。我写了一篇东西,我记得很清楚的,一篇散文,写得老差的,写“四人帮”打倒了,大家很开心,在一列火车上旅客的谈话啊表情啊,就这种东西。我妈说不错,然后我妈几乎把我这篇东西重写了一遍,哪里发表的都想不起来了,可能是在《新华日报》,大约一九七七年的光景;后来我又写一个散文,很小的东西,都是一千字两千字的东西,这一回我妈妈送到《光明日报》去了。我妈妈一开始很帮我的,她就觉得像我这种无着落的人,她真觉得我没着落了,那么就不妨走这条路试试吧,很难说她对我抱怎样的希望。但是我妈妈觉得我写作还可以的,我在农村的时候我妈妈很喜欢看我写回来的家信,我会在信上描述我们的生活,我很喜欢写,这是我的消遣。那时候有个事情是蛮好玩的,我插队在安徽,后来到徐州去工作了,然后不是闹地震么,唐山大地震,所以我们老是搬迁,在各种各样的防震棚之间搬迁,结果我有几本日记本丢了,这几本东西就在文工团同事中流传,变成读物了。
张新颖:你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吧。
王安忆:不仅是写日记,还虚构,半虚构。
张新颖:那个时候就开始?
王安忆:从日记发展成小说,并不求发表,都是写给自己看的东西。那时候很多青年都喜欢这种娱乐,真的很多。
张新颖:后来是什么时候,有一段不是写过儿童文学么?
王安忆:儿童文学其实是后来,一九七八年时候,我妈妈想办法把我调回上海,就凭发表的那几篇散文,我妈妈找关系调我进中国福利会的《儿童时代》工作,经常下学校,与孩子打交道,会搜集点材料,就开始写点儿孩子的东西,但是那个获奖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写的还不是当时的儿童生活,而是写我小学生活的故事,出来就得了奖。
张新颖:也就是说,写儿童文学其实是跟这个工作有关系,不是一个很自发的创作。
王安忆:不是自发的,和工作有关系,而且也觉得好像起步时写儿童文学容易成功,其实写得不多,总共加起来五篇到六篇,非常之少,因为这一篇得了全国奖,给大家有儿童文学作家的印象。反正是还蛮顺利的,现在回想似乎不大有人退我稿子,当时时代也好,有很多刊物出来,复刊或者新创,年轻的我们这一拨正在当年。所以那个所谓“八十年代后”,炒什么炒?二十多岁写作不是很正常的么?
张新颖:我们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大多数写作都很早,二十几岁成名的很多。
王安忆:只有年轻才会想到去写作去投稿的,这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这批人出来都是二十多岁,铁凝啊,张炜啊,都是这个年龄;尤其是铁凝,很早就写了《夜路》,那时才刚到二十岁吧,也很好。而且这些人受教育不多,文字修养全靠读书读出来,文字出手就很老到的,不像现在小孩是考试考出来的教养,写出来的文字,一看就晓得,没读过什么书,水得要命。我的文字不算老到的,我的文字我知道,我的文字一开始是很幼稚的,慢慢慢慢才好起来的。
张新颖:好像你的文字变化比较大。
王安忆:一开始的时候很幼稚的。我的文字算是幼稚,我看铁凝的文字,陈建功的文字,一上来就非常老到,张炜的文字也蛮好的,我觉得他一上来就很抒情,很自觉的抒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