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2)
天还没亮,纳吉尔就叫醒我,黎明第一道惺松的阳光射进渐渐退去的夜色里,我们走出门。到了机场,下了出租车,我们看到哈德拜和哈雷德站在国内线航站大厦的入口附近,但我们没跟他们打招呼。哈德已安排好复杂的行程,会把我们从孟买送到巴基斯坦境内靠近阿富汗边界的圭达,途中我们会换四种交通工具。他指示我们时时刻刻要表现得像独行的旅人,而这样的旅人,绝不该向别人打招呼。我们要与他一同横越三国边界,从事一二十件不法活动;要与他一同介入战争,介入阿富汗自由穆斯林游击战士与强大苏联之间的战争。他打算完成他的使命,但也有失败的心理准备。他已打点妥当,我们之中若有人在任何阶段遇害或被俘,绝不会让人循线摸回孟买。
那是趟漫漫长路,在缄默之中展开。纳吉尔一如以往烙守哈德拜的指示,从孟买到卡拉奇的第一段行程中一语未发。但我们各自住进昌德尼饭店的房间后,过了一小时,我听到轻轻的敲门声。门开不到一半,他就闪身进来,身子往后一顶,关上门。他十分激动,眼睛睁得老大,神色焦虑,近乎狂躁。他表现出来的害怕使我不安,有些厌恶,我伸手搭在他一边的肩膀上。
“放轻松,纳吉尔。瞧你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让我很不安,兄弟。”尽管他不完全理解这些话,他还是看出了我微笑背后的傲慢。他紧咬牙关,露出叫人费解的决心,皱起眉头,狠狠看着我。这时我们已是朋友,纳吉尔和我。他已向我敞开.自胸。但对他而言,友谊表现在为朋友所做、所忍受的事情上,而不是在朋友共享、喜爱的东西上。面对他的认真严肃,我几乎都是回以戏谑和不在意,因而使他感到不解,甚至难过。讽刺的是,我们其实是差不多阴郁、严肃的人,但他的阴郁严肃太过鲜明,鲜明到让我把自己从严肃中唤醒,激起我恶作剧的念头,并挖苦他的幼稚举动。
“俄罗斯人……每个地方。”他说,说得很轻,但鼻息粗重,显得很激动。“俄罗斯人……什么都知道……知道每个人……花钱查探所有动静。”
“俄国间谍?”我问,“在卡拉奇……”
“在巴基斯坦每个地方。”他点头,侧头往地板啤了一口唾沫。我不清楚这动作是表示不屑,还是祈求好运。“太危险了!不要跟任何人讲话!你去……法鲁达馆……博赫里市集……今天……saade char baje 。”
“四点半,”我重复道,“你要我在四点半到博赫里市集的法鲁达馆,跟某人见面?是不是这样?你要我跟谁见面?”他露出淡淡的苦笑,然后打开门,迅速瞥一眼走廊,随即闪到门外,就像他进来时那般迅速、无声。我看手表,一点钟。我还有三个钟头要消磨。先前为了走私护照,埃杜尔,迎尼给了我一条他独创的藏钱带。那带子以坚韧、防水的乙烯基塑料制成,比一般藏钱带宽了几倍,贴着肚子缠在腰上,最多可放十本护照和大笔现金。到卡拉奇的第一天,那带子里装了四本我的护照。第一本是英国护照,用来购买机票、火车票,还有应付住房登记。第二本是全新的美国护照,哈德拜要我用它进入阿富汗执行任务。另外两本是瑞士、加拿大护照,以防万一用得上。里头还有一万美金的应急现金,也是我接下这趟危险任务的部分酬金。我把这条厚厚的藏钱带系在腰上,用衬衫盖住,将弹簧小折刀插进裤子后面的刀鞘,出门去熟悉这城市。
天气炎热,比平常暖和的11 月天还热,不合时节的一场小雨使街上冒出蒸腾的热气,眼前一片雾蒙蒙。那时候卡拉奇是个紧绷而危险的城市。军事执政团在巴基斯坦掌权已有几年,并处决了民选总理祖菲卡·阿里·布托,一直都以分化策略治理国家。他们利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族群间根深蒂固的不满,煽动暴力冲突,藉此稳固政权。他们鼓动本土族群,特别是信德人、普什图人、旁遮普人,对付名叫莫哈吉尔人的移民族群,即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时、涌入这新国家的移民。军方以武器、金钱,以及操纵司法,偷偷支持这些敌对族群里的激进分子。一旦这些人受煽动而挑起暴动,军方将领即下令警方开枪镇压,然后再动用军队压制警察镇暴所激起的民间怒火。军队藉此偷偷挑起血腥冲突,塑造出唯有靠他们才能维持秩序与法治的形象。屠杀、仇杀轮番上演,手段愈来愈残酷,绑架、折磨变成家常便饭。某族群的狂热分子掳走另一族群的支持者,予以百般折磨。许多人被掳走后惨死于折磨。有些人从此失踪,尸体下落不明。某族群或另一族群的势力大到足以威胁这致命游戏的均衡时,军方即在该族群内部挑起暴力冲突,以削弱其势力。狂热分子于是开始把矛头对淮自己人,残害自己的族群。
当然,不管巴国有什么样的政权上台或下台,新的暴力与报复每轮回一次,都只有军方势力会更为壮大,只有军方掌有真正的权力。
尽管情势如此紧绷,但也正因为这样,才让卡拉奇成为做生意的好地方。刀卜些军方将领就像黑帮,而且是没有种、没有格调或不讲义气的黑帮。他们靠武力夺下国家,以枪杆子挟持所有百姓,大肆搜括财富。他们一掌权,就立即告知各大强权和其他武器制造国,巴基斯坦军队乐于和他们做生意,而那些文明国家也热情回应。于是,多年来,接受巴国官方款待而到卡拉奇兜售军火的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军火贩子不绝于途。同样汲汲于和将领的心腹谈成交易的,还有非法活动人士——黑市贩子、军火走私者、盗匪和佣兵。这些来自不下五十个国家的外国人,涌入咖啡馆和饭店,个个怀着犯罪、冒险之心。
在某种意义上,我和他们同类,和他们一样前来劫掠,和他们一样要从阿富汗的战争中牟利。但与他们为伍,教我不舒服。三个小时里,我从某餐厅来到某饭店,再换到某茶馆,坐在想大发横财的成群外国人附近或当中。他们的谈话围着自己的利害打转,令人心寒。其中大部分人开心地推断,阿富汗战争还有好些年才会结束。无可否认,巴国军方高层受到的压力颇大。谣传贝娜齐尔·布托,那位遭处决的总理的女儿,打算从流亡地伦敦返回巴基斯坦,来领导民主联盟对抗军事执政团。但这些唯利是图的人抱着些许侥幸和老谋深算的共谋心理,希望军方掌控巴国和行之有年的贪腐管道再多个几年。
他们谈到“经济作物”——违禁品和黑市商品的昵称。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的整条边界上,这类货物需求很大。香烟,特别是混合烟丝的美国烟,在开伯尔山口的卖价,比已然高涨的卡拉奇烟高了十五倍。各种药物的贩卖利润逐月递增,雪衣奇货可居。有个胆子很大的德国盗匪从慕尼黑开了一辆奔驰卡车来到白夏瓦,车上载满德国陆军多出来的高山制服,还搭配整套保暖内衣裤。他卖掉那批货,包括那辆卡车,获利四倍。买家是个受西方诸强权和机构(包括美国中情局)支持的阿富汗军阀。刀卜批厚重冬衣从德国经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千里迢迢运到巴基斯坦,最后却没发给在冰天雪地阿富汗山区作战的穆斯林游击战士,反倒存放在那位军阀位于白夏瓦的仓库里,打算等战争结束后再使用。这个叛教徒和他的小股部队待在安全要塞里保存实力,盘算着别的部队击退俄军之后,再出动部队夺权,坐收战争的果实。
这个军阀有中情局注入大笔资金,又不惜高价买进物资,对卡拉奇的外籍机会主义者而言,代表了一个新商机。得知这个新商机,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进场大赚投机钱。那个下午,关于那个大胆德国人和他那一卡车高山制服的故事,我就听到大同小异的三个版本。那些外国人替一批批罐头食品、一包包拉绒羊毛、一货柜又一货柜引擎零件、整仓库满满的二手酒精炉、一批批从刺刀到榴弹发射器的各式武器寻找买家,敲定买卖后,就在自己的圈子里转述这故事,就像着了魔,近乎对淘金的狂热。每个地方,每个聊天场合,我都听到那恶毒而令人愤慨的话,如口头禅般挂在每张嘴上的话:只要这战争再打上一年,我们肯定会发大财……我苦恼、沮丧,很想大叫发泄,便走进博赫里市集的法鲁达馆,点了一杯颜色鲜艳的甜饮,名字就叫法鲁达甜饮。这饮料甜得叫人发腻,由白面条、牛奶、玫瑰花香料和其他几种糖浆调制而成。孟买董里区哈德拜家附近的费尔尼馆同样以美味的法鲁达饮品而闻名,但比起卡拉奇法鲁达馆供应的这项著名甜饮,就逊色多了。有人把那高高一杯透着粉红、红、白颜色的甜奶端到我右手旁,我以为那是侍者,抬起头想致谢,结果发现是哈雷德·安萨里,他捧着两杯饮料。
“看起来,你似乎需要比这还烈的东西,老哥。”他说,面带微笑,浅浅而哀伤的微笑,然后在我旁边坐下。“怎么回事?另外出了什么问题吗?”“没事。”我叹口气,回以微笑。
“别这样,”他坚持,“说来听听。
我望着他那坦率、没有心机的带疤脸庞,顿时想起哈雷德了解我更胜于我了解他。我在想,如果我们两人角色互换,换成他如此心事重重地进入法鲁达馆,我会注意、明白他碰上多大的麻烦吗?大概不会。哈雷德常常一脸阴郁,我大概不会特别注意到他的心烦。
“哎,只是小小地反省自己而已。我出外查看了一番,到你告诉我的部分茶馆、餐厅,到黑市贩子和佣兵常出没的某些地方,了解了一下。结果很让我沮丧。这里有许多人希望这场战争永远打下去,根本不在乎谁会丢掉性命或谁在杀人。“他们在赚钱,”他耸耸肩,“那不是他们的战争。我本来就不期待他们关心。现实就是如此。
“我知道,我知道,不是钱的问题。”我皱起眉头,寻找合适的语句,而非寻找教我说出那些语句的情绪。“只是,你如果想界定什么是病态、真正病态的人,你做出的事可能比那些希望战争打得更久的人还槽糕。
“而……你觉得……简直就是同流合污……简直就和他们一样?”哈雷德轻声问,低头望进他的杯子。
“或许是,我不知道。你知道的,如果我在别的地方听到别人这样说,我连想都不愿意想。我如果不在场,如果不是自己正在做同样的事,我不会心烦。”“并不完全一样。”
“是完全一样,差不多一样。哈德付钱给我,所以我和他们一样在发战争财,而且我把新东西偷偷带进一场狗屁战争里,这一点和他们没啥两样。”
“而你或许已开始问自己到底在这里干什么?”“那也是。我如果告诉你我还是一头雾水,你相信吗?老实说我不晓得自己为什么要接这任务。哈德要我当他的美国人,我照办,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我们沉默片刻,在生意兴隆的法鲁达馆里各自吸饮冷饮,聆听周遭的喧哗声和吱吱喳喳谈话声。有台手提大收音机正在播放乌尔都语的浪漫情歌。我听到附近顾客的交谈,用到三或四种语言。我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甚至也无法听出他们用哪种语言交谈:俘路支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法尔西语……“好吃!”哈雷德说,用长匙从杯里舀起面条,放进嘴巴。
“对我来说太甜了。”我回应他,但还是喝了这饮料。
“有些东西本来就应该太甜。”他答,边吸吸管边向我眨了个眼。“法鲁达如果不是太甜,我们就不会喝。”
我们喝完饮料,走进傍晚的阳光,在门外停下点烟。
“我们分头走。”哈雷德划了根火柴,用手护住,让我点烟,同时小声说道,“沿着那条路,往南一直走,几分钟后我会赶上。别说再见。”
他转身走开,走到马路边缘,走进人行道与汽车之间行色匆匆的人潮里。我转身朝反方向走去。几分钟后,在市集边缘,一辆出租车急驶到我身边停下。车后门打开,我跳进去,坐在哈雷德旁边。前乘客座坐着另一名男子,三十出头,深褐色短发从高而宽的额头往后梳。深凹的眼睛是暗褐色,暗到近似黑色,直到直射的阳光穿过虹膜,才让人看出眼眶里转动的土褐色。他的眼睛直视前方,透着睿智,两道黑眉几乎要在中央相接。鼻子挺直,往下是短短的上唇、坚定刚毅的嘴、浑圆的下巴。那人显然在那天刮了胡子,而且大概是不久前刮的,下巴上有着整齐分明的蓝黑色胡茬轮廓,让脸的下半部看起来很暗。那是张方正、对称、坚定的脸,在坚毅上,乃至比例上,都令人激赏,甚至每个突出的部位都令人激赏。
“这位是艾哈迈德·札德,”出租车驶离时,哈雷德介绍道,“艾哈迈德,这位是林。”我们握手,以同样的坦率和亲切相互打量。要不是那个奇特的表情——眼睛眯成一条缝,脸颊浮现出微笑的线条,他那张坚毅的脸大概会叫人觉得严厉不可亲近。只要是处于专注、戒备的情况下,艾哈迈德·札德总会露出那种好像在一群陌生人里寻找朋友的表情。那是叫人卸下心防的表情,教我立刻就有好感的表情。“我听过许多你的事。”他说,放开我的手,把手臂靠在出租车的前座上。他的英语说得不流利,但清楚,腔调是混合了法语、阿拉伯语的动听北非腔。
“我想不全是好事。”我说,大笑。
“你比较喜欢别人说你坏话?”
“我不知道。我朋友狄迪耶说,在背后赞美人很不可取,因为你无法替自己辩解的事,就是别人对你的赞美。”
” d&039;aord (没错)! ”艾哈迈德大笑,“正是!
“嘿,说到这我倒想起来了。”哈雷德插话,手在几个口袋里翻找,最后找出一封折起的信封。“我差点忘了,我们离开之前那晚,我遇见狄迪耶。他在找你。我不能告诉他你在哪里,所以他要我转交这封信给你。”
我收下折起的信封,迅速塞入衬衫口袋,打算独处时再看。
“谢了。”我低声道,“怎么样?我们要去哪里?”“去一座清真寺。”哈雷德答,带着那哀伤的浅笑。“我们要先去接个朋友,然后去见哈德和其他一些跟我们一起越过边界的人。”
“会有多少人一起越过边界?”
“我想是三十个左右,等我们全部到齐的时候。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在圭达,或边界附近的查曼。我们明天走,你、我、哈德拜、纳吉尔、艾哈迈德,还有一个人,马赫穆德。他是我朋友,我想你不认识他,几分钟后你会见到他。”
“我们是小型联合国,non (对不对)? ”艾哈迈德问,语气里已表示了肯定的答案。“阿布德尔·哈德汗来自阿富汗,哈雷德来自巴勒斯坦,马赫穆德来自伊朗,你来自新西兰,呢,对不起,你现在是我们的美国人,而我来自阿尔及利亚。”
“不只,”哈雷德补充道,“我们有个人来自摩洛哥,有个人来自波斯湾,有个人来自突尼斯,两个人来自巴基斯坦,一个人来自伊拉克。其他全是阿富汗人,但是来自阿富汗的不同地区,各属不同的少数民族。”
” jihad 怪战)。”艾哈迈德说,脸上笑容严肃,几乎叫人害怕。“圣战,这是我们的神圣义务,抵抗俄国入侵者,解放穆斯林土地。”
“别让他说个没完,林。”哈雷德皱了皱眉,“艾哈迈德是个共产主义者,接下来他会用老毛和列宁痛击你。”
“你不觉得有点……违背个人原则?”我问,冒着触怒的风险,“去对抗社会主义军队?”“什么社会主义者?”他反驳,眯起眼睛,更为火大。“什么共产主义者?请别误解我,俄罗斯人在阿富汗也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这点上没错,”哈雷德打断他的话,“他们建造了一些桥梁、所有干道、一些学校和大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